鱼鹚40000大军都是步军,又带有辎重,尽管赶路,平地日行不过60里,山上崎岖小路只行40里,甚致30里。离镐京行了十四日才到秦地岚皋。在岚皋歇兵五日,准备翻越擎天岭入蜀。鱼鹚大军中最难翻山过水,攀岩越壁的是战车。鱼鹚让土兵对每乘战车左捆右绑,务须结实。驾车战马每匹派两人牵拉,每乘车还有6人推牵护车。鱼鹚一到岚皋就派三个副将带5000军执修道工具,先行扩道修路。边修边走,鱼鹚大军入蜀后,平均每日行山路不超30里。还弄得人困马乏。
鱼鹚离开岚皋入擎天岭后,每30里留3人住下传递消息。入蜀二十天后,后边传来散宜生、辛甲大军到岚皋的消息。鱼鹚心中大喜,命加快修扩道路速度,加快行军速度。盘算着最多再是两月半,周天子的六万大军就可到鱼凫城。
不说鱼鹚修路扩道回蜀之事。且言杜宇听到鱼凫向周天子求救兵、调回鱼鹚军的报告,同慕灵、笃异商讨,立即启用了防周兵助蜀的预定方案。命人到六果部落将笃瑞五小杰叫来沐川听令。笃瑞五人辞别新婚不久的娇妻赶到沐川。杜宇、慕灵、笃异对笃瑞五人讲了鱼凫已派使臣向周武王求救一事。笃琮说:“这有什么可怕的?盟主不早就料到这事的么。兵来将当,水来土淹,他周武王能派多少兵来,我们连周兵一起打败就是了。”
慕琤接着说:“蜀道这样难走,周天子会不会派兵来助鱼凫还很难说。就是来了也不会超过十万,我们怕他做什么,和他打就是了。”
笃珽也说:“周兵我们没见过,他们会比蜀兵强多少?不管他有多强多狠,照打不误。打周兵我们做先锋!”
慕灵说:“周天子孟津会兵打败500多年的商汤,一统天下诸侯,代商而有天下。诸侯诚服,百姓拥戴,成为天子。周天子的雄兵是那么好打的吗?周武王号称雄兵40万,还不算各路诸侯的百万雄兵。凭我们的力量,还不能与他叫板,与他交战。我们只能拥戴他,交好他,不能得罪他,更不能与他为敌。”
笃异接话道:“我听说,周天子是黄帝后裔,文武全才一统天下。他的手下文臣武将,个个奇才人人武勇。与他作对确不是明智之举。我还听说,他的国相周公旦,将诸侯国分为五服,蜀国属于五服之末的荒服。蜀国对于周天子是属于有之不多,无之不少的不毛之地。本来周朝是不会管蜀国本身的兴替的,但是蜀王子鱼鹚随他征伐殷商四年多,会结下一定君臣交情,并且又立有功劳。周武王是个讲情义的人,托不开鱼鹚的情面,也会派兵来助鱼鹚的。如果真的派兵来了,我们应该主动去结交去劝说,让他们知道我们伐蜀的初衷,改变他们助鱼凫的立场。”
笃瑞点头说:“堂伯大毕摩的话很对。我在湾头部落时,听酋长和从商、周等国到冶炼场、铸造场的师傅讲到周王朝、周天子武王及武王的治国方略。我也认为武王会碍于鱼鹚的情面派军队帮助他,我们确实应该想法接触周师,去劝阻周师。”
杜宇赞许地说:“我儿说得对极了!但是,作劝阻周师的工作是很重要又很冒险的,时刻都可能丢掉性命。它需要胆大不怕死,又要机智、善变,还要善于言辞。”
笃瑞严肃地说:“父亲,让我们去吧!”
慕琤、笃珽、笃珪、笃琮同声说:“盟主,让我们去吧,我们一定完成任务。”
杜宇和慕灵、笃异交换了一下眼神说:“好吧。但你们不能全去,这里还需要人呢。”
五人都争着说:“我去吧!”
杜宇挨个看了一下,商量似地说:“这个任务交给笃瑞和笃珪吧。”又看着慕灵和笃异征求说:“可以吗?”
慕灵:“行。就笃瑞和笃珪吧。”
慕琤、笃珽、笃琮很想争到这个任务,但见杜宇和慕灵都这样定了,只能羡慕地看了一下笃瑞、笃珪。
慕灵接着交代:“等我们从普芝噜、僰道、湾头、江阳等地调集的贵重礼品到齐后,笃瑞、笃珪选定50个能征善战,力大体壮,机灵敏捷的军士,扮作蜀部落人,到蜀秦交界的地方住下打探,真正探到周朝军队随鱼鹚军来了,你们就设法带着礼物,去周营见周主将行事。”
笃珪问:“为什么到蜀秦交界处呢?蜀到西周有好几条道啊?”
慕灵把米祖老人送给杜宇的“天下地形图”打开,用一根光滑细竹指着地图——其实这地图已是经过慕灵入蜀侦察和伐蜀后多次调查访问,找过许多蜀军降将核对修改过的图——对笃瑞、笃珪等众人说:“蜀国到周宗镐京,确实有许多条路。——其实在蜀秦交界的这一带大山上任何一处都可以翻越山岭进入。但条条道路凶险,险于我们走过的石门关和千仞山。因比有蜀与秦自古无通路的说法。鱼鹚王子大军出蜀到孟津会兵时,因带有战车攀岩不易,走的是这条道”——慕灵用细竹棍指着图说:“从蜀东穿越巴国到荆楚,再折转向北到孟津。这条道相对要好走些,但绕了一个大圈。诺,是这样的。从鱼凫城到孟津走了两个半月。从孟津到周宗镐京又要走半个多月,共约需三个半月到四个月。”笃瑞惊道:“四个月?”慕灵说:“对,四个月。这次鱼鹚忙于回蜀救鱼凫,必不会再走这条道。而应该选择相对又近又好走一些,至少能推拉吊扯让战车通过的路。那就只有这一条。从蜀国的草坝部落,东越千里荒无人烟猛兽出没的大山,到秦地的岚皋。走其他条路,人攀尚且危险,战马、战车是无法通过的。这条道从镐京到鱼凫城大约需要两个半月到三个月。所以我们断定鱼鹚会选这条道。周兵要来,也会跟随鱼鹚走这条道。你们到了边界上,住在那里再到岚皋打听就能得到确切消息。”
笃琮、笃珽、慕琤听完安排小声地说:“盟主、军师早有安排的了。”
杜宇听慕灵说完补充安排:“笃瑞走后,六果部落的7000将士由慕琤带领,笃琮、笃珽协助慕琤。作好训练,待时发动。”
笃琮、笃珽、慕琤同时答道:“是。”
半个月后,各处的礼品就经驿站快马送到沐川大寨。慕灵和笃异从中精选出两对透明白璧、两对晶莹玉润祖母绿璧、一个三尺高青铜山河社稷方鼎,一个天地圆鼎、一树五尺高青铜神树和五对三尺象牙。——以上是通过周主将送给周天子的礼品。三柄三尺长的能砍石削骨的利剑,——这是送给蜀将的。
礼物选定的第三天,笃瑞、笃珪带着50士兵和三个熟悉蜀秦之道的沐川寨民,负着伪装裹扎好的礼品,穿寨越岭向蜀秦边界走去。越走山路越难行,两个月后到了蜀奏边界的擎天岭。只见:迷迷云雾遮山腰,虎豹猿猴满处嚎。藤萝倒挂悬崖上,层层岩石垒得高。望上云雾穹顶罩,只有白云岩上飘。都说千仞高万丈,怎抵擎天半截腰?纵有神兵及勇将,见了擎天也魂消。
笃瑞一行翻上擎天岭,在一个避风的凹地岩边拉蓬住下。这擎天岭东北面是奏地岚皋,西南面是蜀地鹰咀岩。笃瑞让笃珪带队在岭上往下,看守礼物。自己亲带10个士兵和一个响导,化装成蜀国山寨的猎人,背扛猎物到岚皋打探消息。这时,因笃瑞来得太早,距鱼鹚大军到岚皋还有一月之久。因此,笃瑞打探到,到目前为止尚无鱼鹚军回蜀的消息,笃瑞回擎天岭与笃珪商议,耐心往下。自己与10个军士在岚皋住下,四处打探消息。
此时已是二月,正是秦地春季耕种之时。笃瑞到岚皋城郊,看到农夫庶民们,一派忙于春种的景象。他大为惊异,为何一大荒岭之隔的蜀国,还在依靠渔、猎、采集而生存。而周朝的大地,却已赖农耕而生。并且这里的耕种技术,比笃慕部落的普芝噜还要先进。这里的人,出了知道栽种各种作物的季节,还知道要翻土,深耕,沤制草肥下种。还有“荼寥朽止,黍稷茂止”的说法。(就是把田间耨锄或采割来的荼寥和杂草沤作绿肥,使黍稷等作物长得更为茂盛。)作物品种也比普芝噜多。他深入访问,竟有稻、粱、粟、麦、菽、稷以及桑、麻、瓜、果等品种。他还了解到,西周所有地方都用一种叫“耜”的农具耕地。耜是青铜铸造,比较锋利。使用时实行耦耕。二人为一组,合力而耕。既较省力,动作又快。这更加剧了笃瑞约好奇心,他把10个士兵都分工深入到庶民中,了解农耕事务。他自已也亲自去帮庶民拉耜耕地,施草肥播种。笃瑞干得非常卖力,非常用心。被帮助的庶民都为他的行动感动,什么话都愿意与他说。笃瑞问得细致,庶民答得详尽。
笃瑞十分新奇地了解到:周天子是全国土地和人民的最高主宰者,所谓“溥天之下,莫非王土;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。”周天子以天宗主身份,将土地和依附在土地上的人民,分封给新旧诸侯,诸侯的国君在封地范围内,又有最高的权力。在都邑的周围都有大块大块的熟田熟地,这些良田都按正南北和正东西的方向,有纵横交错的大小道路和灌溉沟渠,整治成十分方正的大小相连的方块田。庶民长年在田地里劳作,到秋收完毕才能与妻儿一同过冬。过冬时,他们还要为“公子”、田猎,剥制兽皮,酿造春酒,收藏冰块以及从事其他各种劳役。他们的妻女同样是“公子”的仆人,要为“公子”进行采桑、养蚕、织帛、缝制衣裳等劳作。
随着笃端的深入调查了解,笃端还进一步弄清了周天子、周公对各种类型诸侯国的要求,清楚了周公制定的,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。由于周礼名目繁多,有吉礼、嘉礼、凶礼、宾礼、军礼等。要真正了,解还需许多时日。并且民间庶民也不可能尽知,都只知道一些皮毛。这使笃端产生了以后要找机会到西周,特别是宗周深入学习、深入了解。笃瑞相信,这些都是治国所必须的。
笃瑞还了解到:周的诸侯国,民间的贸易活动在各城邑内外展开,大都是以物易物,相互交换一些日用必需品。“氓(民)之蚩蚩,抱布贸丝”。笃瑞到岚皋东城外市场上,用6张上好狼皮、5张狐皮换了一把耜,又叫随行军士用兽皮、肉干换了各种作物种子,他要带回蜀。西周和蜀国一样,在货币没有出现的时候,由于兽皮可做衣保暖,人人需要,又相对较便于携带,遂渐成了交换物品时的类似于硬货币的中间物品。
笃瑞在岚皋每天晨出夜归,沉醉于调查了解周的民事、农事。一月后,笃瑞帮一家赢姓的庶民,种完黍回到岚皋城,见到城内兵来将往,街上行人一下多了许多。一打听,鱼鹚领军到了,大军住于城西营内。啊,鱼鹚军真的来了。
第二天,笃瑞带着4个机灵会道的士兵,拿着一张豹皮,10斤鹿肉干到临近西营的一家酒店,换一桌好酒菜坐下慢慢吃喝。——这时的岚皋城内,交换形式已在使用西周流行的贝币。对边境外地人也用实物交换——。在他们左边桌上三个蜀军百夫长或千总模样的人,也在喝酒,酒菜没有他们的多,也没有他们的好。那个千夫长模样的人,双眼在他们桌上扫来望去。笃瑞起身向他招呼:“各位将军不嫌我们猎户,请过来一起喝几杯。”
三个蜀军也不推让,并来和笃瑞五人一桌吃喝。三碗酒下肚,大家都打开了话匣子。千夫长口无遮拦地告诉笃瑞,他们是鱼鹚手下段蜀军,到西周助武王伐纣已经四年多了。现在杜宇在蜀国作乱,他们要回蜀国平乱。五日后就要翻擎天岭。他们开路扩道的前行军,今天就出发了。他们还告诉笃瑞,武王派了散宜生监军,辛甲作统帅带60000大军到蜀国助鱼鹚灭杜宇,十五日后就到岚皋。有辛甲60000天兵相助,灭杜宇是小事一桩。辛甲可是能征贯战的猛将,剿杀纣王的功臣。散宜生更是能洽会算的文臣,善卜先知的仙师。也不怪这千总酒后口无遮拦,把一切合盘托出。这本是在镐京人人皆知的街谈巷议,不是什么机密。
笃瑞核实了这一消息后,吩咐卫队长带三个士兵去给擎天岭的笃珪送信,让笃珪带人带上礼品,分头化装进岚皋城,到笃瑞住店相会行事。
这岚皋城常无战事,西面又是荒无人烟的高峰峻岭,平时只有胆大艺高的蜀、秦猎户出入,其余都是秦地庶民、奴隶来往,城门把守很是松懈,从不盘查进出的人。鱼鹚蜀军离开岚皋的第三天,笃珪带着40人背负着伪装好的礼品,很容易地进到岚皋城,找到笃瑞住地。在这里专等散宜生、辛甲的大军到来。
笃珪等到岚皋后的第十三天,散宜生、辛甲统60000大军到了岚皋。大营仍设城西,帅部设在城中岚皋城主府。
散宜生、辛甲到岚皋后的第二天,周纪就到城主府向散宜生、辛甲请示,何时入蜀。辛甲面带不悦地说:“周副使知道,大军劳顿半月,需要休整几天。况且入蜀即要攀岩越岭,西周兵不习贯这样的山路,需准备训练。这样吧,明日,你和你的50军士带上我周营200个百夫长到擎天岭去实地教他们如何攀岩越壁,行走险道。才好回来带领周营翻山越岩。给你十五天时间,务须训练有成,回来带大军行动。我这里自准备大军走险道峻岭的用具。”
周纪本意是催促辛甲带兵急速入蜀,听辛甲这样讲,也觉确有道理,不好反驳推脱,只得回去作准备,第二天一早带上中军点好的200名百夫长向擎天岭走去。天晚到一处悬崖险道,找一个较宽的迴湾住下,准备在这里训练百夫长们攀岩过险的本领。晚间,三个鱼鹚留下的探事兵到周纪营地联系请示,周纪大喜,为鱼鹚的周密安排钦佩。立即叫三人把周兵已到岚皋,半月之内即可入蜀的消息传给鱼鹚。
打听到辛甲指令鱼凫副使周纪,带人去作攀岩过险的训练。笃瑞、笃珪喜不自胜。以手加额道:“皇天助我成功!”二人立即商量用何种方法去见散宜生、辛甲。二人商定,以目前的情况看,是在周国领土内行事,干脆打明旗号,以一外域侯国的名誉,明目张胆地到帅府行事,不必乔装遮掩。反正明去也好暗去也罢,最坏的结果也就是散宜生、辛甲将他们扣下,或者把他们杀掉。既然来到这里,他们是抱定要嘛成功,要嘛就死的决心。而且明去也显出杜宇笃慕军行事光明磊落,毫不隐瞒自己夺取蜀王之位的目的。周天子大国是不应该干涉五服荒国内事的。以一边国使节的身份去,周营是不会阻挡的,侯门不挡送礼人嘛。事不宜迟,笃瑞、笃珪和军土们都换上鲜明的笃慕军服装,还临时做了一面笃慕军使节的条形牙齿边旗。一行52人打着旗帜,抬着礼品大张旗鼓地走向帅府—-城主府。一路上惹得许多军民观看。
散宜生、辛甲听到门官来报,非常吃惊,为杜宇的这一大胆行动震惊赞叹。散宜生对辛甲说:“啊,杜宇,这个人不简单!有远见,有抱负!”辛甲说:“周公叮嘱我们观察行事,不要贸然入蜀参与蜀内战。我还忧虑如何了解杜宇军情况,这下可好了,他们主动上门来。”随即传令整队,礼让杜宇使节进府。
笃瑞、笃珪按礼报名而入,不为帅堂的威严而惊,不因辛甲的严峻而恐。有礼而不卑,有胆而不亢。说话清晰,条理清楚,简明扼要,对答如流。给人一种过耳难忘的感觉。散宜生和辛甲对笃瑞、笃珪心里很是赞赏。当得知,两二个使臣就是杜宇的儿子和侄儿时,散宜生、辛甲更是从心里钦佩杜宇,赞赏笃瑞、笃珪。忍不住又多打量二笃几下。见他们少年英俊,器宇轩昂,很是喜爱。杜宇派儿子笃瑞献礼来朝,表明了杜宇对周天子、周王朝承认和恭敬。笃瑞又反复向散宜生、辛甲陈述笃慕联盟绝不会越荒服夷国雷池一步,将在周天子的统一下,治理好蜀国,奉侍周王。散宜生和辛甲对这点很满意,杜宇的这一决策,符合周天子、周公对蜀国的要求。散宜生、辛甲留笃瑞、笃珪在帅府,设宴款待。笃瑞没想到的是宴席的规格,竟按对待诸侯国使臣的礼节。原来,周公制定的国家接待诸侯国使臣及宴请众臣,饮宴列鼎的数量和鼎内的肉食种类有严格的规定:王九鼎,鼎内肉食为,牛、羊、乳猪、干鱼、干肉、牲肚、猪肉、鲜鱼、鲜肉干。诸侯七鼎,鼎内肉食,牛、羊、乳猪、干鱼、干肉、牲肚、猪肉。卿大夫五鼎,鼎内肉食为,羊、乳猪、干鱼、干肉、牲肚。散宜生和辛甲代表周王接待使臣,让笃瑞、笃珪饮食的是七鼎。所以笃瑞、笃珪知道天按诸侯礼节接待他们。
席间,散宜生又再次问到杜宇为什么要起兵攻伐鱼凫?
笃瑞起身避席,恭敬而又自如地回答:“我父亲的笃慕联盟,攻伐鱼凫类似周之伐纣。虽然鱼凫不象纣王那样荒淫无道,苦虐生灵。绝灭纲纪,杀忠拒谏;制惨恶毒刑,设炮烙虿盆;怙恶不悛,荼毒成性:敲骨验髓,剖腹取胎。但是鱼凫:不恤上天厚赐,不借社稷山河。封闭栽桑养蚕,不念万民冷暖;不兴农事耕作,不顾百姓饥馁。不兴百工,不设‘工商食官’;不重青铜,不励玉器陶土。固步自封,裹足不前。以至于蜀国万民至今仍靠渔猎采摘,在饥饿线上挣扎。人口难增,城邑不加,村寨寥落。这样不以民为重,不为民作主,不为国兴旺的蜀王为什么不让他退位呢?”
散宜生被笃瑞的一席话所感,为笃瑞对武王伐纣的深刻了解,为笃瑞的说辞折服。微笑说:“我们知道你父亲杜宇的抱负志向了。”
笃瑞趁机说:“笃瑞斗胆请上大夫和大将军转奏天子,大兵不要入蜀。尊天子对五服国的规定,不干涉蜀国内部的兴替。”
辛甲笑一笑说:“这个,我们会向天子转奏,待天子旨意。”
笃瑞、笃珪同时谢道:“谢上大夫、大将军美意!”
辛甲留笃端一行住于城主府。散宜生和辛甲很乐意和笃瑞、笃珪长谈。散宜生是武王老臣,胸藏万机,学识渊博,辅文王、武王治国强国。见笃瑞、笃珪好学好问,心里很高兴,向二笃详细讲解了周礼、周制,讲了武王治国方略。他很赞赏杜宇的教民稼穑耕种,告诉二笃,“治国、富国首要的事就是行仁义,兴农耕。不行仁义,不兴农耕是亡国之道。”并要笃瑞转告杜宇“为君者,要先知稼穑之艰难,农桑之不易。不要纵情于声色、安逸、游玩和猎田。”笃瑞非常诚恳地感谢散宜生的教诲,二笃都把散宜生作为自己难得的贤师。对他非常恭敬。辛甲也象笃瑞、笃珪传授了许多带兵布阵的知识,以他身经百战的战例作例讲解,浅显易懂,让二笃受益非浅。同时也问了许多笃慕军的战例。对杜宇和笃慕军各路将帅的作战勇气、作战的本领,作战方略,很是佩服。他对笃瑞说,“若是得杜宇来作武王伐纣元帅,那么,武王取得殷商的天下要提前几年。”融洽的气氛,认真的学习,让笃瑞笃珪觉得时间过得很快。
也是天助杜宇。就在周纪带百夫长出去训练的第十三天,散宜生、辛甲接到了周公派人快马加鞭送来的紧急文书。散宜生、辛甲展书一看大惊,原来是周公令散宜生、辛甲,立即带部下60000人马作先锋军到原商地,去平三监之乱,周公自统100000大军从镐京赶来。
这三监之乱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
原来西周朝歌灭纣王后,武王仁慈,同时也为了笼络商遗民,听姜子牙建议存殷商血脉,把纣王的第三子武庚(又名祿父)封为商旧都殷国君,管理殷地。殷民大悦。同时武王又惧怕武庚以殷为根据地,搞复辟,又听从姜子牙建议把原商地殷(朝歌)以外的地方分为三大块,设邶、鄘、卫三国。朝歌以北为邶国,由文王的第八子武王的六弟霍叔管理。朝歌西面和南面为鄘国,由文王第五子武王的三弟蔡叔管理。朝歌的东面为卫国,由文王的第三子武王的大弟管叔管理。这三国都是监督殷的,人们习惯上把邶、鄘、卫三国称为三监。
商纣灭亡的第四年,武王称天子的第三年,也就是武王让鱼鹚带兵回蜀后一月,武王即病逝归天。武王逝后,由周公旦监国,保武王13岁的儿子诵为成王,作天子。管叔不满,觉得自已乃是文王第三子,武王的大弟,武王归天后理当由自己为天子。如今却由四弟周公旦监国,13岁的诵成了天子,自己非但不能为天子,还大权旁落。便串通殷武庚、鄘蔡叔、邶霍叔及北方的一些部落民族一起,以勤王为名,作乱造反。殷武庚本来就想复商,有此机会便积极起兵。周公闻报,听从了齐王姜子牙的建议,命散宜生、辛甲为先锋,自已亲率大军东平三监之乱,铲除祸根。
周公平乱后,诛了武庚,杀了管叔,流放了蔡叔,罢了霍叔的国君,贬为平民。此为闲话,当另书作叙。
只说散宜生、辛甲接到周公命令后,立即派人将消息传给在擎天岭训练的周纪,催回200名百夫长,辞别笃瑞、笃珪,急急从岚皋起兵东行奔赴商地。
周纪见散宜生、辛甲急急拔营而去,自己连散宜生、辛甲的面都没见到,只见着散宜生、辛甲留下的两位使者及使者带给蜀王的信。心中不免气愤,但眼见周师营帐一空,自已又无法挽回,也不敢在周地发作,只得带着50卫兵和散宜生、辛甲留下的使者,赶回蜀国去给鱼鹚报信。周纪在岚皋城一日也不想耽误,和散宜生派的使者一道,找到岚皋城主要了50人一月军粮。谢绝了城主再三挽留,连夜于子时向擎天岭进发。
周纪到岚皋城,来得急走得慌,因此,并不知道笃瑞、笃珪到岚皋来见散宜生、辛甲一事。
周纪起程的第二天,笃瑞也带人回蜀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