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,圣贤岂能如此?”长白连声嚷嚷,似乎很是气忿。
“此言差矣。”羊舌大臣捋须摆扇、摇头晃脑,“圣人不仁,视百姓为刍狗。圣人心怀天地、泽被苍生,百姓乎,刍狗乎,自有圣人的理解,改姓只是为了天地气运,为的是天地苍生,有何不可?”
“圣人不仁,视百姓为刍狗”是大圣人老子《道德经》里的一句话。《道德经》是道家的基本理论,全篇约五千字,字字珠玑,被认为是圣学中的经典著作。
“道可道,非常道”,历代对《道德经》的研究非常之多,对其思想理解的分歧也非常多。据我所知,道家现存八大流派,和一些不可计数的小流派,对《道德经》的理解就各不相同,即算是最简单的一个词都会有多种意见,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。譬如,对“百姓”的理解就有很多种:就是百家姓,指的是家族姓氏;是各种姓的统称,代表天下众民;古代庶民无姓,有土有官爵者才有姓,指的只是贵族……
“圣人焉能不仁?”长白心有不甘,声音却小了很多。
“圣人之心,我辈岂能了解。天地不存,人何所容?圣人只为天地,普渡众生,仁与不仁,又怎能说得清楚。”羊舌大臣略停了一下,“或许,只有成圣后会有所领悟,老朽非常期待。”
两百年来还未出过一个圣人,你不过大臣之才,离圣贤境界十万八千里,且年近甲子,两鬓婆娑,还妄想成圣?
我不想与他谈这些高深莫测的玄机,不过,敬老尊贤还是应该的:“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。可敬!可敬!不知改姓与天地气运又有何干?”
羊舌大臣满脸神往之情:“若能决胜于千里之外,也实不枉此生。姓名与天地气运有密切的关系,所涉极广,非只言片语可以解释清楚。朝廷宣扬破除姓名迷信,只是担心天地气运太过混乱难测。其实越是古老世家,对姓名气运就越是崇信。《七言》在帝国高层流传甚广,山风、岳风、青风之名,都有抢夺天地气运之意。”
我笑道:“山风生无虎穴,岳风先天体弱,青风英年早逝,这抢夺的是哪门子气运?”
“天地气运,自有不可承受之重,命薄之人抢夺不成,反受其害。你和岳风先天不足,取此名乃破釜沉舟。天下亦不乏勇士,信奉人定胜天,一往无前,为追求极致无所顾忌,取名抢夺天地气运的大有人在。据不完全统计,大汉帝国名风者便有两百多人。”
“那其他人的境况呢?”
“虽取名为风,大部分人却是没有造化,连天地气运的边都沾不上,也不会承受不住,不过一些庸碌之辈。希望越大,反噬才会越大。”
“《七言》中只有风字可取吗?”长白道。
“自然不是,烧饼帅哥预言隐含天机,高深莫测,又有谁能窥破玄机?临近大变更时期,世人纷纷揣测,各取所需,名碧名云,名花名地,名霹雳者、名胜衣者、名侠客者、名双壁者、名光华者众,亦有名大风者、名巨风者、名风巨者、名玉凤者……不一而足。”
大汉帝国取名好象还讲究一字、二字,只有大家族中的重要血脉才会取一字名。如此看来,名风者可能还是最少的,家族旁系和一些小家族则会取些双名,其他如巨风者、风巨者、玉凤者则都是些山寨货色。
“一人得道,鸡犬升天,姓名都能抢夺天地气运,难怪世人趋之若鹜。”我心中暗想,不由得连连点头。
“除了给人取名,还有家族别出心裁,从其他方面作文章。盘羊拉山花家的《平地歌》便是其中典型。”羊舌大臣道。
长白兴致勃发,鼓掌跺足,抗声而歌曰:“战鼓登登兮平地起,北风萧萧兮兽奋蹄,铁甲铿锵兮金戈鸣,沃血千里兮浮平地。”
声音粗犷,铿锵有力,充满了西北风怀……
这就是龙的气场,这就是大汉的脊梁,至于你信不信,我反正信了。
做官难,做清官更难,做皇族更是难上加难。这一刻,我几乎感慨涕零,几乎脱口而出:xx辛苦了!xx万岁!